前不久,经人介绍,她在海南成美医院接受了体外反搏治疗,情况发生了好转。崔女士说:“当天晚上10多点上床,一觉睡到天亮,太神奇了。”
什么是人体反搏治疗?
海南成美医院心脏康复科负责人舒悦介绍,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体外循环辅助治疗技术。通过在患者心脏舒张期对下肢和臀部施加同步增压,在收缩期快速减压的周期性操作,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特别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医护团队评估患者治疗情况(资料图)
舒悦介绍,体外反搏技术的雏形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3年,美国一位外科医生首次提出通过机械装置改变外周血流来辅助心脏工作的设想。1962年,哈佛大学团队研发出第一代反搏装置,但因技术限制仅用于术中支持。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郑振声教授团队在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通过改进气囊时序控制和压力调节系统,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进步,现代体外反搏技术已非常成熟。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开展此项治疗,累计治疗人次突破200万。
人体反搏治疗有什么独特优势?
舒悦介绍,与传统心脏搭桥或支架植入不同,反搏治疗完全通过体外设备完成,无需开刀或介入操作,规避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治疗可同时提升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临床数据显示,单次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30%-50%,脑血流增加20%-35%。
通过增强自身血流动力而非药物干预,能有效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具有“生物搭桥”效应,这种血管重构作用对慢性缺血患者尤为有益。
同时,具有持久治疗效益。标准疗程(35次/疗程)可产生持续6-12个月的后续治疗效益,约60%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部分病例甚至可减少药物依赖。
海南万宁的陈先生,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后,心脏功能明显改善。现在,他每月定期回到成美医院做治疗。
哪些人群适合体外反搏治疗?
舒悦表示,反搏治疗技术作为心血管领域的 “多面手”,目前已拓展到多个临床领域。从核心适应症来看,主要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那些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手术禁忌的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方面,当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介入体外反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微循环,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
此外,体外反搏治疗还可用于预防缺血性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证实,通过改善心肌供血,约 40% 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能够提升 5%-10%。
体外反搏治疗的延伸适应症也十分广泛。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该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以及血管性痴呆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能促进下肢动脉血流,加快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改善耳蜗供血,部分患者的听力可提升 15-30 分贝;
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治疗效益。
舒悦分析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体外智能反搏系统将实现个性化压力调节和远程治疗监测,届时其应用将更加便捷、精准、广泛。
专家介绍
文 字 | 梁 山